新闻动态

国际学校由22家激增至338家 就读人数超18万

文章来源:新华人学校网时间:2015-06-17我要收藏
国际学校由22家激增至338家 就读人数超18万
 
■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 张东
    “孩子去了国际学校后,更开朗,也更开心了!”近日,北京的李先生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他今年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就是将孩子送到了国际学校。
    进入5月,分秒必争的择校月拉开序幕。近年来国际学校在中国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成为了部分中国家庭有更多选择的背后原因之一。截至2014年,在中国大陆注册的国际学校由22家激增至338家,就读学生人数达到18.4万多人,上涨了25倍。近年来将孩子送到国际学校,成为众多中国家庭的选择之一。
严苛入学条件挡不住家长的热情
    有的国际学校要求孩子持有外国护照或绿卡,同时还要求入学申请者父母至少有一方持有外国护照。
    国际学校之火爆,已经远远超出想象。特别是北京的国际学校,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只要报名就能上。想读国际学校,不光要求学生参加选拔考试,一些学校对学生身份、家庭等情况还会做出要求。
    北京德威国际学校要求孩子持有外国护照或绿卡,同时还要求入学申请者父母至少有一方持有外国护照。同样对此做出要求的,还有北京京西国际学校、北京顺义学校等。有的国际学校甚至对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都做出了要求。例如,北京顺义学校要求了解父母是否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甚至家长对国际学校以及国际课程的熟稔程度也被纳入入学考查因素。

    然而,如此苛刻的入学条件,并没有阻挡中国家庭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的热情。一些名人更是早早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让孩子不输在国际视野的起跑线上。著名影星黄磊的女儿黄多多在电视节目中所展现出的流利英语(课程),曾一度让观众们惊叹,而黄多多就在北京某著名国际学校上学。

    “学习外语(课程)的最好时机是13岁之前。”李先生说,将孩子送到国际学校,也是出于让孩子学好外语的考虑。

    “儿子在传统学校里压力较大,晚上10点甚至11点还在写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认识世界。”李先生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这是当初他“痛下决心”将孩子直接送入国际学校的主要原因,毕竟国际学校没有那么多作业,而且国际学校里实行小班教学,教师对每个孩子的关注度较高。
    记者打开多所国际学校的官网发现,国际学校每年的学费基本上都是以数万元计,一些国际学校甚至高达二十多万元。然而,既能让孩子从国内竞争激烈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又能接触到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多花些钱也值得。因此,和李先生一样,“痛下决心”将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的家长大有人在。
    为了给孩子日后到国外去接受大学教育做准备,特别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出国后更好地适应国外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生活方式,很多中国家长非常注重让孩子从中学甚至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国际学校的教育方式。因此,国际学校受捧,也就不足为奇。
    在3月举行的2015年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一对年轻父母带着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在加拿大一家国际学校展台前驻足许久。妈妈告诉记者,他们在北京工作,但没有北京户口,考虑到孩子将来的发展,一直送孩子在海淀区某国际学校就读。现在孩子小学要毕业了,考虑将孩子送到国外学校就读。

    “如果就读公立中小学,女儿未来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课程),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多花钱让孩子出国。”妈妈无奈地说。

国际学校真比传统学校强?
    上海的公立学校比较强,比较受学生青睐,而国际学校数量多、收费高,从目前看并没有什么显著优势。
    目前,在中国的国际学校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由在中国境内合法设立的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的驻华机构和合法居留的外国人开办的国际学校。第二类是同时招收中国学生又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学校,这类学校采用国际课程(IB),有独立的校园,其课程体系、教育理念都颇具国际化。第三类是本地学校开设的国际部,开设的课程只是针对中国学生的培训课程。第四类是外国机构或个人开办的补习中心。
    对于大多数选择国际学校的家长而言,第二类国际学校更对他们的胃口。受政策优惠的影响,选择第三类的也不少。
    上海高刚中学校长郑钢表示,像上海东昌中学的国际课程班,学生能够正常参加高考,而且从2014年开始,学生基本上不用交付额外费用。“当然,就读第二类国际学校,中国学生不用参加中考或高考,可直接读国外课程,然后参加国外的考试,以后读国外的高中或大学。”
    国际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国际课程”、“本国课程”、“组合型课程”以及“中文课程”。全球国际学校通行课程为IB课程,包括小学(PYP)、初中(MYP)、高中(DP),在国内被称为国际文凭课程。
    统计显示,大多数国际学校是由外国机构与中国学校合作办学,课程的设置是将外国的课程(包括IB、A-Level等)与中国高中课程进行融合。
    在上海东昌中学,其全球通用证书项目(PGA)高中国际课程就由上海高中核心课程和美方高中核心课程组成,经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审核。郑钢表示,学生通过接受三年的高中教育,能完成上海市普通高中必修课程的学习,达到普通高中毕业生水平,同时获得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熟悉国外教学方法,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并具备衔接美国及其他主要英语国家高等教育(本科学位课程)标准的水平。
    然而,上海的国际学校并没有北京的国际学校那么吃香。郑钢表示,上海的公立学校比较强,比较受学生青睐,而国际学校数量多、收费高,从目前看并没有什么显著优势。“在公办学校,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上好高中或者大学比较困难,而家里条件还可以,可能会选择国际学校。”
    其实,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是否就读国际学校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进入国际学校读书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申请进入世界名校,但是一旦选择了国际学校就意味着选择了不参加国内的高考。
    然而,不同国家的大学考试和招生标准有所差别,国际学校学生要根据国际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同,参加不同的考试,申请不同的大学。一般来说,到英国留学(课程)的学生大多数选择A-level课程(英国高中课程);希望去美国留学则学习AP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IB课程则在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大学中接受度更广。
    “课程成绩是第一参考要素,国外大学综合选择学生更加看重他们对未来的设计、对学科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一位被美国大学录取的国际学校学生沈丽(化名)告诉记者,他们是选择未来会有成就的学生,而不仅仅选择过去有成绩的学生。
    因此,国际学校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确实和我国传统高中有很大区别。国际学校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并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去国外读书,需要有很好的规划。”康福国际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曾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不同的课程体系和学生成绩在不同国家的大学具有不同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因此所读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决定了毕业生未来的留学目的国。
国际学校一定适合自己?
    在国际学校,老师不会强迫所有学生的成绩达到同样的标准,功课上的要求也没有普通学校那么严格。所以,学生的学习要靠自己,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
很多家长认为,国际学校为孩子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能够从国内升学考试等激烈的竞争中脱离出来。然而,如果真想申请进入国际顶尖的学府,即使在国际学校读书,学业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而且,虽然国际学校学生不用参加国内的高考,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顺利毕业。
    “在国际学校学习,也是得靠学生自己。”沈丽说,全英文的课堂、课本、作业甚至论文,学起来需要非常努力,而且托福(课程)、SAT(安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等都是要自己来考。在申请国外大学时,国际高中学生并不存在什么“特权”,虽然在自身能力或思维方式上有所差异,但申请国外大学也是要“拼实力”的。
    申请国外大学要“拼实力”,在国际学校读书也同样需要付出努力,如果家长和学生因为逃避高考,受不了国内学校的学习压力而选择去国际学校读书,可能也会遇到困难。因为,国际学校的压力更多来自于学生的自我要求。
    李云(化名)去年刚从普通中学转入国际学校。刚到这里,他就体验了国际学校的“难处”。
    “刚来就开始恶补英文。”李云说,“以前,我们的课本是中文的,我几乎没有看过长篇的英语文章,但在这里,我们用的是全英文的教材,作业、习题都是英文的,有时候老师也都用英文来讲课。”他告诉记者,刚开始时非常痛苦,因为英语阅读速度太慢,晚上经常要加班加点,尤其是学习物理、生物等课程时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在国际学校读书,良好的英语功底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要想在国际学校表现突出,要想在申请大学时具有优势,语言和成绩只是其中一点,更多是考查学生的自身能力,例如组织能力、领导力、社团活动经验、国际比赛、社会责任感和学术能力等。
    成功申请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某国际学校毕业生贾林(化名)告诉记者,她的中学实践经历和社团活动为她的申请加分不少。
    “申请中,我参加过的社团活动、获奖、学术成绩和在校成绩等都是大学考查的条件。”贾林说,她当时特别热衷于参加学生会和社团的活动,并经常与小组同学一起看书,一起做题,一起开展调查研究等。
    因此,对于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特的兴趣爱好,更有利于他们扬长避短、出类拔萃。
    在国际学校,老师不会强迫所有学生的成绩达到同样的标准,功课上的要求也没有普通学校那么严格。所以,学生的学习要靠自己,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家长也要更加关注自己孩子的能力发展和进步。
    对于国际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节日庆典、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也要积极参加,将自己融入社会集体当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同样,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并在适当的活动中协助教师组织活动,支持和陪伴孩子学习和活动。
    专家提醒,无论是参加国内的高考还是申请国外的大学,家长和学生都要对未来做出清晰的规划,要通过教育,达到发展个性和提升能力的目的。因此,家长在考虑经济情况的基础上,要综合孩子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及各国教育制度等因素,理性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避免盲目跟风。
不要被“国际”的牌子所迷惑
■储朝晖
    教育国际化程度日益扩大和加深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有获益者,也有受害者。对于具体的人而言,受益还是受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这股潮流。如果在多了解各方信息的基础上做自主判别,则可能趋利避害;若简单地盲目跟随,也可能碰巧跟对了而获益,同时受害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是不少家长选择让孩子进国际学校的初衷,在这方面两极对立的观念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家长们宜开放、理性地对待,不要被“国际”的牌子所迷惑。
    这里的开放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对国内的学校、国际学校都不应抱有成见,而是客观分析其利弊,不要把一部分有意放大,也不要有意忽视,客观准确评估后再做选择。二是要突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一些人在自己孩子在国内学校学习遇到困难时就认为进国际学校这些困难就会自动消失,国际学校就能解决国内学校存在的所有问题,这样带有“逃避”心理的期望对一些人来说,可能会在数年后落空。因为众多人都做出同样的选择时,最终必然遭遇残酷的淘汰。
    理性选择的关键在于要用适与不适的标准衡量是否要上国际学校。首先却未必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适合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由于不少学生是由此进入国外高校,需要整体考虑连续多年的经济承载能力,而不只是眼前是否掏得出钱,需要在孩子的发展与家庭的发展之间做好权衡。
    其次是要对国际学校的资质进行了解,任何事物速生则未必质优,价高则未必货实,不要被“国际”的牌子所迷惑,尤其是对那些本地学校开设的国际部,开设只是针对中国学生的AP和A-Level培训课程的学校,以及外国机构或个人开办的补习中心,一定要看其内涵是否真的值得自己选择。
    再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进国际学校是否真的适应,是否会有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否得到足够的关注,孩子的自控能力如何,适应能力如何,是否在文化上、心理上做好准备。所以家长在做出决定前最好征求孩子的意见,若孩子不认可就不要勉强。
    从一个大的时空范围看,国际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学校多样化的体现,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学校多样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就学需求的多样性,在这两者间形成最佳的组合就需要家长对各自孩子的教育进行更慎重的选择,而且需要做好整体性的规划,需要知道迈出这一步将会通向何方,而不仅仅是一次选择,不能以“跟着感觉走”的方式做决定。选择学校不能仅仅看学校的先进与否、学习的内容多少,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在国际化的潮流中,将获益发挥到极大,将伤害压缩到极小,需要每个人在更加全面了解情况后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第三只眼看“国际学校热”
■罗朝猛
    几天前,笔者偶遇所在学校的前任校长、特级教师刘婉华,和她聊起她孙子在美国人广州国际学校学习与生活的状况,引发了笔者对国际学校的兴趣,也逐渐明白了老校长要将孙子从我校转入国际学校就读的缘由,更触发了笔者对国际学校热的思考。
为在家门口“留学”点个赞
    培养孩子拥有国际视野,使之将来能活跃在国际舞台,这可能是很多家长将小孩送往国际学校就读的首要原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伴随着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教育国际化势不可挡。稍具世界眼光的家长,不少在为孩子谋划搭上国际教育的“快车”,让孩子不出国门就能享受比较地道的国际教育。
    吸引大量学生报读国际学校的第二个原因,是看重国际学校丰富的课程与多样化的活动。以美国人广州国际学校为例,该校课程设置具有选择性,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非常注重体育与艺术类课程,意在让学生各显其能。学校也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主要是以等级制的形式。刘婉华的孙子每周都要在学校学习与练习吹奏萨克斯两节课,每节课长达一个半小时。该校组织有很多的社团活动,组织学生的修学旅行要比国内学校的春秋游时间更长,更注重社会实践性。
    笔者的好友——中山大学眼科医院的吴教授告诉笔者,今年秋季,他打算把自己的小孩从广州一所名校转入一所国际学校,因为在他看来,国内学校培养更多的只有分数,不能形成未来社会所要求的一些核心能力。
    国际学校火爆的第三个原因,是家长考虑到为了与国际教育进行衔接,缩短小孩今后赴国外学习的“断奶”期。国内这些国际学校,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就是孩子们今后出国的预备学校,是出国留学的“前站”。为了孩子今后能在国外尽早融入到异国文化圈,为小孩今后能更好地适应国外的生活方式和教学方法,包括与人交往沟通,能在家门口“留学”预热,此举是大有裨益的。
一哄而“上”国际学校不可取
    毋庸置疑,国际学校有很多值得国内学校学习与借鉴之处,但也不能说国内学校一无是处,我们也有国际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在校发现,有些学生看到有其他同学入读了国际学校,就蠢蠢欲动,想跟着“洋人一起造反”;有的向往国际学校,是为了逃避国内学校的升学竞争压力,给自己一种解脱;有的入读国际学校,是为了满足某种虚荣心,想成为国际范儿。眼看其他同学在国际学校就读,自己也想赶潮流。其实,在笔者看来,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国际学校固然有它的长处,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这真得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抢读国际学校之风不可长,在此也要建议那些喜欢人云亦云和盲目跟风的家长,在打算为小孩规划入读国际学校之前,从长远看,要对小孩的职业生涯发展做一个规划;从眼前看,要对小孩的个性特征、适应能力、独立性等方面进行专业评估,看小孩是否真的适合入读国际学校。靠感性、凭一时冲动所做出的选择,对小孩将贻害无穷,到头来有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本文摘自腾讯 

分享到
国家导航

Copyright@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5824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911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30号花园饭店花园商务会馆6106

咨询电话(TEL):010-64152702 64152791 QQ:932107239 手机及微信号:13701322279 E-MAIL:[email protected]

留学咨询手机及微信号:13521702188 18811062800 18811429612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