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阅读
当前位置:新华人学校 > 微信阅读

孩子出国留学后,和父母如何交流?

文章来源:新华人学校网时间:2016-03-17我要收藏

 

在众多父母一腔热血并不惜一切代价投身于送子女出国留学“浪潮”的同时,猛然间,他们发现,这些孩子在经过多年的国外学习和生活,无论在观念还是言行上,与父母的沟通和相处越来越显困难和疏离。

 



他们可以很干脆地回绝父母邀请一起会亲访友的要求,并理所当然地表示,别人都没有权利干涉和占有他们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也可以告知父母,在国外的学习和交友情况除非他们主动说出,否则不要刨根问底,“逼迫”他们说明,因为这是他们的生活和权力……


他们可以很干脆地回绝父母邀请一起会亲访友的要求,并理所当然地表示,别人都没有权利干涉和占有他们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也可以告知父母,在国外的学习和交友情况除非他们主动说出,否则不要刨根问底,“逼迫”他们说明,因为这是他们的生活和权力……




多年辛苦换来女儿的无言以对出国留学对于现在的孩子和父母来说,早就不再是无法触及的神话,每年高达几十万的留学大军,把这一高端领域变成大多数望子成龙父母对孩子培养的最佳捷径之一。只是,原本的美好愿望和辛勤付出,却换来孩子们的漠视和疏离,这让父母们感到痛心和无奈。


“都市白领”阿文告诉记者,女儿从初三就去美国留学,因为无法陪读,女儿刚去美国,在亲戚家住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独立生活。最初女儿还和她电话视频频繁,后来,女儿越来越少和她谈起美国的学习生活,即使有说,也只是寥寥数语。


当初之所以决定送女儿出国求学,是觉得从小做班干部的女儿,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社交能力,能有机会出国留学,对学业和个人素质的培养及历练都是一个上佳的选择。但没想到,原本与她“亲密无间”的女儿,如今却因为她多问或多说几句就会觉得厌烦。她突然发现,已然长大的女儿,留学数年,增长的不仅是知识和年龄,还有与她之间的距离和隔阂。


在一些媒体上看到过这样的文字:行之愈远,乡情愈浓,这是“老侨”的写照。他们的下一代呢?现状却是参差不齐。很多华裔子弟继承了文脉并受用一辈子,中西兼备使他们如虎添翼;也有的到了第三代就一句汉语都不会说了,回到祖籍国要靠翻译。


在居住国的异质文化环境中,母国文化不可避免地要经受冲刷。自小跟随父母出国或出生在海外的孩子,就像一株刚发芽的小苗,生长在哪里,就会把根扎在哪里。于是,新移民在为儿女很快适应新环境、能说一口流利外语而欣喜的同时,又产生了失根之忧。


人们习惯把一些华裔新生代称为“香蕉人”(ABC)。由于思维方式基本上已西化,他们不容易认同父辈们坚守的传统文化。在有的家庭里,“香蕉人”看不惯父母谨小慎微的行事作风,父辈们也搞不懂子女张扬外露等价值选择,小冲突不断。有的母亲埋怨孩子从来不看中国电视,中文书籍翻都不翻。


一位旅美侨胞为了给女儿补补中华文化,特意带她回国游览名胜古迹,已上大学的女儿除了对美食和美景感兴趣以外,对其他的一切都很排斥。父母的坚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坚守对于出国后价值观改变从而越来越疏离中国文化和习俗的现象。

 


对于在外留学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客观地看待留学问题,让他们明白,留学是为了学到更前沿的知识,了解西方社会文化以对照东方社会的发展,打开自己的眼界和看待问题的思路,而并非要遗弃或否定本国的文化和传统。


若有这样的铺垫,孩子就会很清晰出国的目的,以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不是被文化落差“冲击”得分不清东西南北,全盘否定东方文化和传统。而对于那些“香蕉仔”,应刻意让孩子从小多关注和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再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的同时,也将这种中国文化的元素植入他们的意识中去,以此来避免日后成为黄皮白心的“香蕉仔”。


同是赴美留学的李同学称,他14岁便踏上留学路,迄今已生活十多年,可是,他完全没有忘记更不会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他表示留学期间不少同班同学都出身于“富裕家庭”,家有企业。然而,他们出国后发现比自己家富裕的、比自己能力强的大有人在,这些同学在深切感受到“落差”后,性格不再嚣张,做事反而会变得更为沉稳。换句话说,拓宽眼界应帮助克服自身坐井观天式的局限性,和“老子天下第一”的狭隘想法。此时再加以引导,孩子或许才会更加懂得珍惜父母的付出和用心,两代人可望取得较好的互谅和理解。


分享到
国家导航

Copyright@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5824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911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30号花园饭店花园商务会馆6106

咨询电话(TEL):010-64152702 64152791 QQ:932107239 手机及微信号:13701322279 E-MAIL:[email protected]

留学咨询手机及微信号:13521702188 18811062800 18811429612 E-MAIL:[email protected]